基金项目: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度校级重点科研项目(SZYZD202302)
作者简介:李怡(1995—),女,浙江瑞安人,助理研究员,硕士,研究方向: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。
摘 要:农文旅融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。运用个案研究法,对浙江省安吉县溪南村进行田野调查,指出溪南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整体呈良好态势,同时存在旅游景点集中度较低、格局分散,特色标识不够突出、品牌传播力较弱等问题。提出需要进一步明确一项升级目标,推动双层底层引擎,搭建三步价值阶梯,以期为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参考。
关键词:农文旅融合;
乡村振兴;
实践路径
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。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,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,将农文旅产业功能同乡村原有的农业生产生活功能有机结合起来,这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相较于地缘位置邻近的日本、韩国等国家,我国在农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起步较晚。20世纪70年代,日、韩国家通过“新村运动”“一村一品”等乡村发展战略,加强策划和运营,深入挖掘特色农产品,结合当地传统文化,打造乡村旅游体验区,以此为契机,打开了乡村发展新局面。伴随着国内农文旅与乡村振兴相关研究的深入,叶兴庆(2021)认为要通过观光采摘、农耕文化体验、垂钓、市民菜园等新型服务业,大力促进农业多元价值。傅才武(2020)认为要激发城市居民的旅游消费热情,拓宽农业农村生产功能,以农文旅融合深入发展乡村经济。同时,也有不少学者以典型个案形式进行深入探讨,如武陵山片区、安徽歙县、贵州省等农文旅融合实践案例。从研究内容上来看,国内学者更多倾向于单一产业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效用研究或农旅、文旅促进乡村振兴的融合研究,如方世敏(2019)提出农旅融合发展对于推进“三农”政策落地,转变农业、旅游业单一发展路径等具有显著作用。张朝枝(2020)对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形式内涵、面临的挑战及实施路径进行了阐述。
总的来看,学界目前对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领域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,浙江省作为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与共同富裕示范区,其实践路径及探索经验对全国农文旅融合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,但对于浙江省农文旅融合的个案研究相对较少。鉴于此,结合浙江省农文旅发展省情和现有研究的不足,以溪南村个案为切入点,探究农文旅融合赋能浙江省乡村振兴的影响机理,以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参考。
一、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过程
(一)研究区域概况
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溪南村位于西苕溪主流之一的南溪下游,村域面积11.6平方公里,东连上墅乡,南接横柏村,西邻下汤村,北靠潴口溪村,横柏溪、清德溪两条溪流穿村而过,地理位置优越,交通便利。近年来,该村依托良好的自然禀赋和白茶苗木主导产业,走“旅游+”的产业路子,先后获得省2A级景区村庄、省善治示范村、省级森林康养基地、省森林人家、湖州市森林村庄、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,以“一心五区十景”规划布局打造康养旅游胜地。现与浙江云麒龙翔公司合作导入睡莲产业,建设莲博园、睡莲科普馆等,深入挖掘睡莲文化,并被县科协授予睡莲科普教育实践基地。同时,与邻近村抱团发展,成立安吉县五谷丰登实业有限公司,以莲逸谷为特色,建设五村田园综合体。
(二)研究方法
根据共生理论,农村农文旅融合系统的共生单元应为参与生产消费活动的主体,包含政府、企业、村民和消费者。为深入了解溪南村的实际情况,本项目于2023年7月开展了实地调研,进行观察、记录和收集数据,走访了村委会、睡莲博物馆、共富农业园、小而美露营基地等调研点;
对村支部书记及村“两委”工作人员、入驻企业负责人及工作人员、当地村民、游客20余人进行了深入访谈。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,通过设计和分发问卷来获取被调查者的意见、观点和行为信息,此次共发放问卷350份,回收有效问卷共317份。
(三)调查结论
第一,溪南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整体呈良好态势。一是当地具备发展基础,自然资源丰富、交通便利,地理位置与产业发展资源较好,且目前已初步形成特色睡莲产业,开发睡莲休闲露营、特色农业观光区等景点,并与潴口溪村共同开发了南溪水资源;
当地乡土文化孝文化、廉文化也得到初步挖掘。二是政策扶持力度较大,已成功引进浙江洁澄水业,并与杭州首度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等合作;
引领邻近村抱团发展,形成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。问卷调查也显示,80.44%的被调查者愿意到当地旅游消费。
第二,农文旅融合发展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。一是村庄知名度仍然较低,旅游设施服务较为单一,如缺乏游客接待服务中心且交通旅游路线单一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,仅有27%的被调查者了解过该村,大多数人仅听说过。二是旅游景点集中度低,格局分散。溪南村观光和体验点设计相对有限,休闲旅游景点分散,村庄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率和闲置土地的资源转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。三是特色标识不突出,品牌传播力弱。目前,农文旅融合规划还未得到有效落实,未能形成溪南特色品牌、营销推广辐射范围较小、文创设计力度不够。如未打造形成溪南村相关主题产品,品牌设计有待加强,缺少文化传播及乡村引流,有待进一步挖掘村庄特色,规划未来乡村发展方向。
因此,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,根据康养胜地的整体村庄定位,以睡莲文化为特色,结合村庄现有资源提出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案。
二、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
通过对浙江安吉的个案研究,本研究对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索,并设计出如下优化路径,其主体内容包括一项升级目标:形成特色化的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案;
双层底层引擎:促进乡村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和形式创新;
三步价值阶梯:提升土地生产价值、乡村生态价值和乡村生活价值。
(一)一项升级目标:形成特色化的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案
农文旅融合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,是实现农业、文化、旅游三个产业领域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的新手段,旨在整合各自资源优势,创新产业形态,拓宽发展空间,提升综合效益,从而促进乡村地区的全面发展与振兴。
以溪南村为例,农文旅融合发展可以“和美乡村”的大环境营造为背景,依托区域“一心五区十景”的规划布局和康养胜地的整体定位,以及位于五谷丰登区总部的核心发展位置,突出以睡莲产业为特色的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道路,整体规划未来休闲乡村。打造以“自然、农业、睡莲”为主题的休闲乡村,强调亲近自然和感受田园生活,逐步形成集生产、加工、销售、休闲观光农业、网络购物于一体的主题休闲乡村,农业各个环节与旅游产品无缝融合,形成密切关联的农旅产业链,同时又体现出村庄孝文化、廉文化等文化传承。
(二)双层底层引擎:促进乡村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和形式创新
第一,乡村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。在推进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,由政府主导,可采用“两项经营”管理机制,即村企合作、村村抱团。该机制通过将村庄土地、资金进行统一管理,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。例如,在土地使用方面,实行统一规划、集中开发的方式,与企业合作建设产业园,有效避免土地闲置和浪费;
在资金使用方面,设立专项资金,用于扶持农村创业和发展农业产业。通过制度创新,将废弃的草场、猪棚及管理用房改建提升为农文旅融合的农业园区,与学校、旅行社等开展研学合作,或以村股份合作社为股东成立公司,承接民宿区物业管理、流转闲置土地和闲置农房等项目,以不断增强村集体“造血”功能,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,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乡村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,还能为乡村带来更多的经济活力和就业机会。
第二,乡村资源配置的形式创新。溪南村通过与中国青年旅行社的深入合作,以“五谷丰登·花园驿站”为主题,设计出花千谷、莲逸谷、蔬鲜谷、红豆谷、竹悦谷五个各具特色的发展方案,以推动建设五村田园综合体,共同打造南溪休闲旅游开发。相较于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,推动形式创新的主体则是企业。市场化的运行方式使得乡村运营更具竞争力、创造性和适应性,通过建立双创基地、产销联盟、共享农场等组织架构,创新农文旅融合发展形式。另外,充分发挥乡贤的作用,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乡贤领头创业,挖掘乡村特色文化及农文旅融合产品,如投资兴办精品民宿、农家乐,拓宽电商平台销售渠道等。
(三)三步价值阶梯:提升乡村生产、生态、生活价值
第一,以技术提升乡村生产价值。可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,运用传感器、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,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控制。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率和质量,增加土地的生产价值。同时,利用人工智能等手段进行智能化生态养殖,运用数据分析制定更科学的喂养计划。将乡村的农业生产与其他产业相结合,延伸产业链条,形成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和服务。以溪南村为例,可打通睡莲产业上下游链条,从研发到加工再到销售开拓新的市场,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全株莲花精深加工成香莲干花茶、香莲手工皂、香莲纯露、香莲原香液、莲沁保湿精华水、莲沁保湿睡眠面膜等高附加值的产品,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。
第二,以品牌提升乡村生态价值。打造特色品牌,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知名度。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,品牌已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。一个有品牌效应的产品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,并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。如在发展特色睡莲产业过程中,可将莲文化与睡莲产品品牌相结合,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,为溪南村的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。通过对内挖潜力,对外引动能,打造以睡莲、苗木果蔬观光为主要载体的特色农业观光区和休闲睡莲露营区,以睡莲景区村庄的品牌定位走“旅游+”的产业路子。同时,品牌建设也可以为乡村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。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扩大,越来越多的商家会选择入驻乡村,发展乡村经济,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,并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和服务。
第三,以融合提升乡村生活价值。以溪南村为例,以传统白茶文化为基础,发展茶产业;
以孝文化为底蕴,推广当地孝米;
将莲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,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农家乐和民宿。此外,通过建设睡莲博物馆、小而美咖啡馆等文化配套设施,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和休闲农业。依托白茶、稻米、睡莲等农业生产基础,开发当地的乡村农耕文明,深入挖掘白茶文化、孝文化、廉洁文化的价值,以文创作品形式提升农产品和衍生产品的价值定位,同时以乡村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旅游体验,如采茶、采摘睡莲、漂流等引人入村,带来资本进村,改善乡村生活环境。
参考文献:
[1]叶兴庆.迈向2035年的中国乡村:愿景、挑战与策略[J].管理世界,2021,37(4):98-112.
[2]傅才武.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内在逻辑[J].武汉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20,73(2):89-100.
[3]杨玉欢,贺建雄,张新红,等.中国农文旅耦合协调发展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肌理[J].干旱区地理,2023,46(3):448-459.
[4]王秀伟.从交互到共生:文旅融合的结构维度、演进逻辑和发展趋势[J].西南民族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21,42(5):29-36.
[5]方世敏,王海艳.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系统演化机制研究[J].湘潭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9,43(2):63-68.
[6]张朝枝,朱敏敏.文化和旅游融合:多层次关系内涵、挑战与践行路径[J].旅游学刊,2020,35(3):62-71.
[7]雷明,王钰晴.交融与共生:乡村农文旅产业融合的运营机制与模式:基于三个典型村庄的田野调查[J].中国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22,39(6):20-36.
[8]李怡,唐丽萍.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的终结与新生:以上海为例[J].东华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9,19(4):461-466.
[责任编辑:王 丽]
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人民论坛(2017年33期)2017-12-21激发“乡村振兴”内生动力破题寻路当代党员(2017年23期)2017-12-20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“乡村振兴”贵州赫章县结构乡“扶志扶心扶智”项目开工环球时报(2017-12-02)2017-12-02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学理论·下(2016年11期)2016-12-27以“大扶贫”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人民论坛(2016年32期)2016-12-14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理论导刊(2016年11期)2016-11-19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企业导报(2016年13期)2016-07-19